1️⃣
对忧人勿乐,对哭人勿笑,对失意人勿矜。
--出自明·吕坤《呻吟语·应务》
释义:在与人交往中,对待忧愁、伤心或失意的人,我们不应该表现出快乐的态度,应表现出同情与理解。
世间变幻无常,人生风波不定,难免会有波折和不幸,不可因他人之痛苦而心生愉悦。
倘若对忧愁之人露出欢颜,对哭泣之人展露笑容,对受挫之人施以自负之态,则是失去仁心的表现。
当人处于忧虑之时,周围的笑声可能变成对其心灵的无情刺痛;当人在哭泣时,旁人的欢笑只会加深其痛苦的感受。
在别人失意沮丧之时,若他人采取傲慢的姿态,不仅无助于对方心情的好转,反而可能加重其心理的负担,使人更感孤立无援。
因此,面对他人的不幸与痛苦,应当展示出应有的同情与关心。
2️⃣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
想得时且莫缓,便要急急行。
--出自明·吕坤《呻吟语·应务》
释义:此话强调审时度势的重要性:在掌握住机遇之前,需深思熟虑;决策后则要迅速行动。
此话精粹在于明晓时机与把握进退,讲求在行动前后的留心思辨与果敢之分。
事情展开之际,不应急于行动,而应从容不迫地进行深思熟虑,寻觅最佳策略。
如同弓箭手拉满弓弦,虽然弓已成弧,箭矢亦已上弦,却待风停云稳,方能一箭中地。
决不能因事情已至眼前就匆忙出手,以免贻误良机,引致过失。
“想得时且莫缓,便要急急行”,即指在思索明白、策略已定之后,便须迅速行动,不待时光流逝。
犹如猎鹰击长空,一经发现猎物则迅速下击,刹那间决胜负。若是观望迟疑,机会轻易溜走,或使前功尽弃。
行有定时,思而后行,行而果断,乃成功之道也。
3️⃣
攻我之过者,未必皆无过之人也;
苛求无过人攻我,则终身不得一闻过矣。
--出自明·吕坤《呻吟语·补遗》
释义:指出我的错误的人,未必都是没有缺点的人。假如只允许没有缺点的人才能指出我的错误的话,那么我一辈子都听不到别人给我指错了。
此话提醒我们应以宽容之心接受外来的批评与指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然而,不论是谁提出批评,其本质的目的在于指出我们的不足,使我们得以改正错误,提升自我。
主张唯有无过之人才有资格批评他人,实是极端而不切实际的观念。
若是人人皆持此心态,我们将无法从他人之言行中发现自身不足,终陷于自满与短视之境,无从得知自己的缺失与过错。
因此,应当虚心接受各方的意见与批评,不论批评者是否自身亦有缺点。
每个人都应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学习如何正视自身的不足,以自我提升为己任。
真正的进步,不在于他人是否有资格批评,而在于人是否能从中吸取教训,获得成长。
4️⃣
才随遇长,识以穷经。
--出自明·吕坤《呻吟语·品藻》
释义:才能是随着阅历而增长的,智识则应通过深入学习才能精进。
才者,人之天赋之能;识者,知识之广度与深度。
人之才能,非生而知来,需通过丰富之经历与实践而不断充实与提升。
正如锻炼身体需逐渐增加负荷以促进肌肉生长,才能在持续的应战和尝试中发展。
学习亦是如此,不可泛泛而学,而应深入研究,广泛涉猎,系统探索。
穷经,即是对经典著作的彻底研究与理解,是智识扩展的重要途径。
经典之蕴含,涵盖人生哲理、治国策略乃至自然原则,皆是我们智识成长的养料。
因此,要使才与识相得益彰,必须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深厚的学术研究相结合。

5️⃣
处人,处己,处事,都要有余,无余便无救性。
--出自明·吕坤《呻吟语·应务》
释义:对人,对己,对事,都要留有余地,若是毫不保留,没有余地,出了问题就无法补救。
在交往、自省、处理事务上,必须留有余地,以备不时之需。
宽以待人,宽以待己,宽以处事,兼容并蓄,留有余地方显出应对万变不屈之态。
处人须以宽容为本,友谊方能长久。不可对人苛求,体谅人之不易,留足情面,心中有余地,避免小节上的纠缠导致感情生变。
俗话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处己亦须有余,量力而行,不可过于严格要求自身。
在自律中留有弹性,循序渐进而行,不可自掘陷阱。知进退,量力而行,方能长久持续,积少成多。
处事要留有余地,不患寡而患不均,在预期与实际之间设立缓冲,避免无法挽回之局面。
以容人之心做事,事半功倍,预留出错的空间,即使出现误差也能及时调整策略。
点个在看,与君共勉!感谢阅读!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