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时光很快,又快到蛇年的农历新年了。要过年了,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年俗中 ——贴春联的由来。

人们过年贴春联的习俗,最早可追溯到上古奇书《山海经》中,记述的一个故事。
远古时,人间有位英雄叫夸父,去追逐太阳。离太阳越近,受到的光热越多,最终夸父渴死在逐日的路上,手中的木杖化成了一片邓林,而邓林就是现在的桃林。

由于“夸父逐日”的故事广泛传诵,人们渐渐相信桃木是由夸父的手杖变化而来的,有辟邪的作用。
于是远古时,每到过年,人们就把小的桃木段或木片悬挂于家门前,以阻挡灾祸和邪恶的东西进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喜乐。

至汉代,人们结合《山海经》中有两位捉鬼神人神荼和郁垒,就又把他们的名字刻在桃木片上,这就是桃符。
过年时,辟邪的桃木加捉鬼的神人,都挂在门前,这是求个辟邪的双保险和对新一年的祝福加倍吧。

至唐宋之间的“五代十国”时期,人们又开始在桃符上写一些吉祥祝福的字,只是桃木片面积狭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的表达,受到很大的限制。

有一年,又到了过年的时候,后蜀皇帝孟昶突发奇想,用红纸代替了桃木片,在上面用毛笔写下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命人贴在宫门的两边,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幅春联。

宋代,王安石的诗作《元日》中,写到“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形象生动的记述了宋代,人们过年时还有保留挂桃符的习俗。

也是从宋代开始,人们才逐渐的从挂桃符,逐渐转变为贴春联了。
毕竟,春联要比桃符更大、更醒目,更多的文字,也更能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过年时,人们虽然普遍从挂桃符改为贴春联了,但桃符也并没有完全消失。
它只是也转化了载体,从桃木也变成了纸张,上面的神人的名字和形象,也转变为人世间的英雄,例如:唐朝的开国大将秦琼和尉迟㳟,这就是门神了。

说了这么多,马上就要过年了,你家的春联选好了没?准备请谁来当门神呢?
无论你选了哪幅春联、请了哪位门神,都是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与追求吧!
让我们一起,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吧!
祝:各位朋友,新年快乐!过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