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必修课程,同时也强调要注重教学的生活化、实践化。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是指利用以真实的社会事实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相对来说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法,但是如何运用好案例进行教学还是有很多学问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当前思想品德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1,许多老师简单的照搬书本上的案例去进行教学,照本宣科,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课程设置。2,教师自身对案例的使用不娴熟,导致课堂的“冷场”、随意、达不到教学目标。3,教师对于案例教学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抛出案例后就让学生讨论自己不管不顾,另一方是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主体忽视学生的主体,直接把案例进行分析甚至给出答案。4,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安排不得当,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学生依赖其他同学或者老师的惰性,没有真正的参与其中。这一系列问题都会导致案例教学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形同虚设,只是为了案例而案例,没有真正达到教学效果。
要想是案例教学更加具备实效性,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必须要注意的。1,注意分组,在试讲的过程中可将全班同学分成5到8人为一小组,有的同学怕在无生试讲的时候分组太多了不容易记,就简单粗暴的将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这在现实的课堂中很明显是不合理的,不具备实操性。在分组的时候强调每位组员要注意明确各自的任务,比如谁来记录、谁来汇报等,让每位学生都要参与其中。教师在组织小组讨论之前应该事先讲清楚要求和任务,比如给大家多少分钟的时间,讨论什么样的问题。最好在讨论之前能够给出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片刻,这样才能在小组讨论的时候会有针对性。2,注意精心设计问题,注意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有效性,如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一课时,我们出示新闻中出现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新闻案例,如假冒伪劣事件,我们可以设置的问题有:案例中消费者的哪些权益受到了侵害?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遇见这样的行为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侵权行为?我们在消费过程中应该如何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样层层递进的有效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提的问题还需要具备发散性,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话说,有启发性。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自己先分析案例再分组讨论最后再全班交流,不能只是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应还注意有巡视的过程,点拨学生,防止学生讨论跑偏并及时的解决学生的疑问。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由点及面,不能只是点一个组简单回答总结就没了,还应该涉及全班,达到生生交流的效果。4,在试讲的过程中要允许多种答案的出现,可以预设合理和不合理的答案,对于不同的回答要具有针对性的点评。5,案例的选取应该注重多样化,在试讲的过程中很多人只会采用书本出现的案例,虽然也没说一定不可以,但是我们可以结合我们平时看过的新闻、报纸、杂志、小品、学生的生活实际、甚至是自己编造一个故事,只要你使用得当合理,一般情况下会使你的试讲达到眼前一亮的效果。
思想品德在很多人眼中是一门很枯燥的课程,但是只要大家掌握合适的教学方法设置好课堂教学,同样能在试讲过程中出彩。